- 综合新闻
-
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0-10-16 18:22 作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就加强我校教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希望各部门和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风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之中,教风建设处于核心位置。优良的教风能够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促成优良校风传承,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我校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高度重视教风建设,对于促进学风、校风的好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教风建设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一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对教材的钻研程度还不够深,备课不够充分、精细;二是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只教书不育人,不注重为人师表;三是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讲授内容较为枯燥,调动不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四是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组织管理不力等等。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对学生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是我校当前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校教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思想教育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基本保障。这既是我校教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教风建设总的要求。
我校教风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钻研业务技术,教学精益求精;优化教学过程,坚持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牢固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纪律。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引领、影响青年学生。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3、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广大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教学能力,要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一专多能,不断学习新理论,补充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远程开放教育和中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4、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立足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良教风的形成是以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的,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才能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建设优良教风才有可能。
四、加强教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任课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校有关规定及上课时间、地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必须熟悉所教授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的要求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如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通过院、系向教务处预先提出,并于第一次上课时提前到多媒体教室熟悉有关教学设备,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衔接,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
2、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讲课水平,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教师应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讲授课程内容应做到概念准确、论证严谨、思路清晰,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坚持课堂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注意讲授内容与社会主义方向、社会文明与伦理道德的一致性,坚决杜绝庸俗、不健康的内容进入课堂。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必须为学生指定课外参考教材,并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教师要为人师表,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不随意调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按照学校的调停课申请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并及时做好调课、停课的事后弥补工作。
上一篇:听课、评课制度下一篇: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