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分:2
学 时(理论+实践): 30(26+4)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二年级各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续打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2、课程作用
该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两次飞跃,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达到学生能学懂、真信和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3、课程任务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遵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1、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头脑风暴法、分数激励法等;
3、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论实践一体化。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本课程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而有机的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知识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与创造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3、素质目标: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坚持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进而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理解与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承担起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选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按照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内容组织与安排
(一)第一学期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32学时)
1.第一学期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单元
内容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教学重难点
|
建议学时
|
前言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前言: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3.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4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及其意义。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
4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2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
2
|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改革开放理论。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2.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
6
|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
教学重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3
|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蒲Х⒄构鄢星捌艉?,紧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人民迎接挑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
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2.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
3
|
系统复习一至七章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
|
|
2
|
总学时
|
26
|
2.第一学期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单元内容
|
教学任务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建议
学时
|
项目一:观看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相关视频、电影
|
“回顾、学习、坚定”
回顾毛泽东光辉伟大的一生,学习毛泽东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深刻认知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苦、光荣、伟大。
|
观看《走近毛泽东》、《一代伟人毛泽东》、《建国大业》等电影,指导学生感知、认识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
以“我看‘伟人毛泽东’”为题撰写2000字以上的观后感。
|
2
|
项目二:参观建设成就,加强专业学习
|
“阅读、参观、领悟”
阅读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建设成就展览等,引导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加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认同感
|
课外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并组织学生出去参观、调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析。以“改革开放40年成就”为题分组制作PPT或者小视频
|
2
|
总学时
|
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院使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该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要加大对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力度,注重用点上的经验带动面上的提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强化科研支撑教学。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6、7、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5. 金春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 龚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第1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
11、习近平. 摆脱贫困[M]. 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12、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浙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13、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3.
14、 习近平. 知之深 爱之初[M]. 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5.
15、习近平. 福州市 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M]. 福建福州:福 建美术出版社. 1993.
16、习近平.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16] 党的一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
六、考核方式
改进完善考核方式。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一)考核方式
学生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核、社会实践与研讨和理论考查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如出勤率、课堂表现进行评定,占20%,专题研讨、社会实践提交论文、实践报告、心得体会、实践日记等资料,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是对课程中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三)实施办法
以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作为考核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至少两次,每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老师提出要求和任务,然后根据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表现或结果,进行考核。
(四)成绩评定
采用等级制的办法实施考核,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任课教师给予相应的等级:优(90—100分)、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
七、其他说明
本教学大纲根据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并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有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作出修改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