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精神内核
讲话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为纲领,突出三大核心要义:
战略全局观:强调统筹协调经济、生态、安全等多维度发展,避免单兵突进;
实践创新论:主张“因地制宜”探索改革路径,同时运用系统思维破解复杂问题;
民生导向性:将“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政策制定与落实的根本标尺。
二、福建考察核心部署
1. 两岸融合发展
提出构建“闽台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金门、马祖民生项目先行先试(如自来水、电力供应一体化),推动两岸产业链共建。首次明确“以产业合作促国家统一”的实施路径,试点台胞职业资格直接认证等制度突破。
2. 生态经济转型
在武夷山创新“生态资源资产化”机制,建立森林覆盖率与碳汇交易挂钩模型,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生态产品溯源。部署建设东南沿海最大海上风电基地,要求同步发展储能配套产业。
3. 海洋强国实践
加速推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远洋渔业向高附加值转型,试点建造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集群,打造“蓝色粮仓”。
三、安徽考察战略重点
1. 科技创新攻坚
聚焦量子科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三大领域,要求合肥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城”,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量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覆盖网络。明确“非对称赶超”策略,集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 区域协同创新
深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建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探索跨区域产业“链长制”协作机制。推动合肥-南京科创走廊建设,实现技术市场互通互认。
3. 农业现代化改革
创建全国首个省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精准管理。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要求粮食主产区建立耕地“非粮化”实时监测系统。
四、实施逻辑与深层指向
制度创新牵引:福建侧重两岸融合制度型开放,安徽聚焦科技体制改革试验
产业升级路径:海洋经济(福建)与智能制造(安徽)形成差异化突破
民生改善机制:福建强化台胞同等待遇,安徽侧重新市民公共服务供给
生态价值转化:两地分别探索山林、水域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