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极为精要地概括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体系特征。众所周知,对于重要思想理论的学习领会,首须考镜源流、知其架构,方能理解“体何以立”“用如何达”等深层次关键问题。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体用理念的精髓所在,势必要细致梳理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工作布局与推进的一贯脉络,亦要详尽辨析相关工作有机联动所形成与深化的内在逻辑,这样,我们才能依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持续动态变化的节律和脉动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整体的形成历程。
立破并举 奠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巨大的使命担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边破边立,逐渐扭转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现状,党中央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之后又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具体而言,首先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央政治局多次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集体学习,为解决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部署。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再如明确指出“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次,突出强调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再次,展现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党中央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最后,在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关乎大局的新要求。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面对在迈向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文化理论亟待升级的需求,党中央高瞻远瞩、循序渐进,提出了文化自信这样统领全局的原创性理论。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文化理论以“文化自觉”为主导,这是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转型的1.0版方案。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宏大命题: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四个讲清楚”的要求,预示着进入新时代持续变化的文化形势与与日俱增的文化使命,要求党中央提炼出新的理论统领文化大局。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依靠什么力量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命题。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又连续多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高度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新任务。文化自信顺理成章地成为解答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问题的2.0版方案。尚需注意的是,文化自信的凸显,并不代表文化自觉的淡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是一种辩证、共生共在的关系,文化自信应当建立在具有反思性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面对党的十八大前后“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的严峻情形,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领域存在的问题有过极为犀利而深刻的揭示:“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倘若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正是基于此种深沉的现实考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务求实效,明确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重点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写入,且给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定位。
面对党的十八大之前国人对于中华文化认知尚不明晰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开宗明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后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两创”作为实施该工程的基本原则。到了党的十九大,正式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纳入报告,意味着这一理论与实践路径趋于成熟。
面对在国际上我们要发出自己声音的现实,党中央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前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说法很多,其中负面舆论依然不少,“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等奇谈怪论不绝于耳。针对如上乱象,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竭力倡导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平等的、包容的,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综观党的十八大之后五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有接续前行式的推进,也有创榛辟莽般的创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可以说,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的总体框架渐具,四梁八柱初成。
以立为主 臻于成熟
五年的立破并举,打下了坚实基础,奠定了发展规模。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大局部署亦与日俱进,更强调以立为本的导向。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九个坚持”的重要思想,更部署了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也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
高举旗帜,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两个结合”的重大原创性理论和方法论,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凝聚民心,党中央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我们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型大国建设。党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使得该项工作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培育新人,党中央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经过十年的努力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了广泛践行的阶段。我们着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振兴文化,党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一方面注重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提炼。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在2022年5月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维度概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从五个层面提炼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并强调党“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对中华文明整体理念的最新总结,彰显出百年大党高度的文明意识与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两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远目标,从而形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的长期规划。
展现形象,党中央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又一个五年的奋斗与创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上层楼,气象一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理论创新与构建已达到新境界,新的理论概括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深研大脉,再续新篇。从2018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九个坚持”,到今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十四个强调”,再到这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个着力”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脉络,就是不断强“体”运“用”的过程,其中内在的实践逻辑即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终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因此,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过程与核心要义,务必要悉心把握这一宏大“文化篇”的具体“谋篇”思路、“开篇”方法与“通篇”构架,从而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