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微信400快餐_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

栏目列表
 
 
网站首页
 
工作室简介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团队发展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职业体验
 
社会服务
 
联系我们
 
 
 
 
  工作室简介 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室简介 文章列表
 

齐春莹康养名师工作室特色创新

2020-06-16 10:31 | 责任编辑:梁燕 | 内容来源:本站发布

     一、学校重点扶持成长,工作室各项工作运作规范

学校制定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推动工作室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实验场所的调配、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总结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足额到位。工作室建有完整的运行管理制度,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及时交流总结,成员也对应进行任务分解,制定个人发展年度计划,工作室运作规范有效。

二、以教研教改为抓手,促进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1.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课程体系,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汽车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品德相长的新课程体系。

2.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以康养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工作室积极对接企业、行业新标准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分层式模块教学” 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师开发了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的课例;通过与校企合作,使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工作室成员以课堂为载体,围绕教育主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工作室成员围绕康养专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5个。工作室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利用各种比赛平台提升成员的实践教学水平。近三年,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一等奖1人次,省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3人次,市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在省级技能大赛上获奖7人次,其中石溪溪老师获省级大赛教师组特等奖、秦梦啸老师获省级大赛教师组一等奖,秦梦啸、石溪溪荣获“养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工作室成员发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4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等。

3.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合理调整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比重,丰富人文课程,开设学科前沿讲座与选修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康养专业特色;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将核心主干课程,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编写讲义大纲,进行课程整合。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学科课程打基础、综合课程强能力、隐性课程育素质新课程设置模式,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翻转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2)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宗旨,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强调用真实维修情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机制,以培养学生维修保养胜任力。

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1)加强基础课程与生产的结合,使学生早期接触实习。将部分专业课程开设时间提前,使学生早期了解康养概念;学生入学即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大中型养老机构参观、学习,树立职场理念和职业感觉。

2)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实习无缝对接。搭建系统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体现“素质与能力相结合、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训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3)建立实验室训练、岗前培训、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实训体系。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单元,根据不同操作设计相应场景,并导入与专业技术相关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临床易出现的棘手问题,锻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与特殊情况的能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强化技能训练作为进入养老机构实习的必要条件;建立“以赛促训”的激励机制,将技能训练、实习岗前培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专业教学管理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成立由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发展和建设工作,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考虑到康养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多样性,工作室探索出采取“共性+个性”的培养模式,合作具体措施:

1)共性:面向行业,进行市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与多个大中型养老机构对接,将行业所需基础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工作室依托学校是淮海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的优势,与徐州市长芝养老服务中心、徐州九如城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汇乐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徐州博济老年公寓、邳州市养心居社会福利中心等多家养老机构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工作室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大赛评分标准研发等活动。

2)个性:采用灵活的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利用教学计划中包含实习和实训环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由养老机构主导的实训和实习环节,如果实训过程学生表现良好,满足学时条件,技术水平达到机构和学校认可的程度,则可认定为相应的实习实训学分。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实际能力作为获取学分的评判标准。

2.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委员会。针对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校与实习基地合作,创立学校与养老机构合一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委员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建、教育责任共担、教学任务共承的新教育观。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进一步修订、健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二级督导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对各教学及管理环节有效的检查与评估;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的科学测评;追踪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4.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课程开发、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教材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的监控、评估、信息采集与反馈的运行机制,促进课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逐渐推广实施康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月考制度,针对每次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传达至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已达到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及时改进,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尤其是含有技能实操的课程,统一重难点和具体操作标准;进一步加强校、二级学院、外校督导推门听课制度,及时反馈评课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各成员尤其是领衔人齐春莹老师能关注学校事业发展,关注真问题、开展真研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名师引领成长,引导个人有效探索,注重课堂效率提升,作用显著,特色鲜明。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工作室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欣欣路东首一号 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电话:83107700
Copyright © 2006-2019 | 徐州开放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