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微信400快餐_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

 
校内检索


百度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下载中心文章内容
五年制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要求2017级各专业
时间:2019-02-25 15:47  作者:公共教学部  

学    分:3

学    时:48
适用年级17级
适用专业:各专业
一、课程说明
1. 教材及辅导教材说明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院使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该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特点。
2、 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的必修课程,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
3.课程任务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遵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预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课程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与创造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2、能力目标: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而有机的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理解与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前言:
一、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及理论成果。
二、教学要求
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过程及理论成果。
三、作业(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教学内容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源头。
三、作业(思考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教学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了解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学生明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摆脱民族?;迪止叶懒ⅰ⒚褡褰夥?,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三、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二、教学要求
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伟大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教学内容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一、教学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邓小平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教学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了解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把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教学内容
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蒲Х⒄构鄢星捌艉?,紧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人民迎接挑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发展阶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三、作业(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教学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背景,理解新时代之内涵及其与新思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切实领会这一思想的主要开创性内容及其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贡献、当代意义。这一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二、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一步认识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如何看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3、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教学内容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建设美丽中国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认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掌握各方面建设的基本理论、发展方向、改革内容和总体要求;认识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作业(思考题)
1、新时代如何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如何推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教学内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经验、筹划全局、揭示规律、思考提炼,对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准确表述和精辟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深入领会“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如何理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教学内容
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进而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推动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强军事业正当时。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2、如何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教学内容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如何推动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
3、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第十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教学内容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三、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四、教学建议
1.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课堂讨论、课后自学交流等有效手段促进学习。
3.鉴于本课程前后内容的联系紧密、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及时批改、讲评作业。
五、考核方法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考核采用学习过程+理论知识考核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学习过程考核包括上课表现、平时作业、实践活动等;理论知识考核形式为闭卷,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二)成绩评定
学习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理论知识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60%。
采用等级制的办法实施考核:平时和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是五级制。优(90—100分)、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
六、联系方式
1.责任教师:汪莉丽                           2.联系电话:13914769698
3.电子邮箱:369664767@qq.com
                                             
责任编辑:公共基础学院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017级各专业
  下一篇:三年制高职思政课教学安排情况说明